《非虚构的艺术》|如何快速提高非虚构写作能力?
一本书教你提升非虚构写作能力。
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,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,可以购买此书原版。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,如有兴趣,敬请点击收听。
核心书摘:
《非虚构的艺术》记述了一位作家和一位编辑在近四十年的共事中所汲取的经验教训,旨在帮助我们提升非虚构的写作能力。书中指出:写作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,都离不开写作这工具;除此之外,写作还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,而在所有的写作中,非虚构的写作可以说是相对简单的,因为它有套路和技巧,几乎任何人都能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掌握这种技巧。而《非虚构的艺术》就是一本帮我们提升非虚构写作能力的书。
关于作者:
特雷西·基德尔,美国著名非虚构作家,毕业于哈佛大学英文系,代表作《新机器的灵魂》曾荣获普利策非虚构类大奖。
理查德•托德,毕业于斯坦福大学,是一名有着40年职业经验的资深编辑,他同时还在大学教授创意写作。
学什么:
1、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非虚构的写作?
2、非虚构的写作有哪些技巧和套路?
一、非虚构写作,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职场技能
哈佛大学是世界名校,它开设的课程和专业非常多,但在所有课程中,只有一门课是所有哈佛学生都必修的,那就是写作课。美国另一所著名高校耶鲁大学同样非常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。耶鲁大学的每个学院都配备了专门的写作教师,学生如果写论文或者遇到其他写作上的困难,都可以找这些教师帮忙。为何这些名校还要花这么大的力气继续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呢?
对于这个疑问,哈佛大学写作系主任,人类学家杰姆·斯赫伦博士解释说:“大部分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写作,但对于像哈佛这样的大学,并不认为写作仅仅是学生未来职业中的工具,它应该是大众教育的一个组成元素,帮助学生学习和思考这个世界和社会。”
斯赫伦博士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,写作能力非常重要,原因有两点:第一是不论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,都离不开写作这个工具;第二,写作还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。这种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发展潜力的体现。
书中指出,写作可以分成两类,一类叫作创造性写作,比如我们消遣时看的网络小说,或者《红楼梦》《哈姆雷特》这样经典的文学著作,都属于这一类。另一类就是非虚构写作,这类文章并不是作者凭借想象力创造出来的,而是从事实出发,着力于把真实的素材讲得条理清晰。职场中常见的工作总结、求职简历等,新闻领域的报告文学、人物传记等都属于这一类。
创造性写作本质上是一种艺术,作者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,才有可能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。而非虚构文学则不同,这类文字其实是有套路和技巧的,而且不需要什么天赋,几乎所有人都能通过正确的训练而掌握这种写作技巧。
非虚构写作不仅容易学会,作用也更大。在美国出版界有一句话说“虚构类作家通常都是聚会上特别有创造性的人物,但是非虚构类作家通常开更好的车”,言外之意是,擅长非虚构写作的人收入更高。的确,要写出一篇优秀的小说很难,需要天赋、勤奋和运气等很多条件,而且只有顶尖的小说家的作品才能被人们看到。数据显示,美国的小说家平均收入甚至连普通家庭收入中位数的一半都不到。但是非虚构类写作则不同,只要做好研究,选好主题,写一本书总能卖出一些,退一步说,就算不为发表而写,非虚构写作的技巧平时工作中也能用。
二、和凭空捏造说再见
前面我们讲了,写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,即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写作。这两种写作的核心区别,就在于是否忠于事实、忠于真实。
本书作者告诉我们,非虚构写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就是不要凭空捏造。坚守事实,只写真人实事,对非虚构写作至关重要。一旦你改动了事实,读者就会对作品失去信任感。读者对非虚构作品往往抱有很大的期待,他们会敏锐地感觉到文章里每一处不符合常理的地方,然后觉得自己受到了愚弄,甚至因此全部否定你的作品。
可是,如果不能添加任何创造的情节,只取材于平淡无奇的真实生活,我们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呢?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掘真相的眼睛。
书中举了美国作家凯瑟琳·布的非虚构作品《地下城》的例子。这本书讲述的是印度孟买贫民窟的故事,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印度底层的赤贫人员,比如,靠捡垃圾为生的孩子,迫于无奈走上犯罪道路的小偷,亲手杀死自己女儿的绝望母亲等等。按理说,这些距离我们日常生活很遥远的材料非常难处理,稍有不慎就会失去读者的信任,成为哗众取宠的猎奇文学。
但《地下城》这本书却把每个人物都塑造得非常真实,读完之后你会发现,原来处于底层的人和其他阶层的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,你甚至会为这些人的努力加油鼓劲,当然也会为他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落泪。
作者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?很简单,就是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。为了写这本书,作者花了差不多四年时间,孤身一人深入孟买的贫民窟,挨家挨户进行采访和调查,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;她同时还收集了三千多种官方文件以及相关报道。有如此翔实的资料打底,自然会写出生动的故事了。
不过,在非虚构写作中,有一点也需要注意,那就是虽然必须忠于事实本身去叙述,但千万要避免干巴巴的新闻腔。
所谓新闻腔是一种特殊的写作文体,我们都知道,新闻报道普遍强调时效性,所以,为了抢速度,一些新闻记者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大量事实一股脑塞进报告中。按这种套路写出来的新闻稿具有“短平快”的特点,文章干货满满,但缺少了一种文字应有的从容感和美感。所以,如果不是要赶一篇十万火急的新闻稿,或者要挤一字千金的报纸头版,就应该放弃新闻腔的写法。
三、要真相,也要技巧
非虚构写作最核心就是不要捏造事实,确保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。但是,有一点我们也要明白,事实和技巧并不冲突,相反,正是因为非虚构取材于平淡的现实生活,我们才应该更加注重写作的手法,这样我们的作品才会新颖有趣。
在今天解读的这本书中,两位作者分享了许多写作的技巧,比如选题、开头和视角等等。接下来,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看看如何运用这些技巧,写出一篇精彩的作品。
不论是创意小说,还是非虚构写作,写作的第一步都是选题。
什么样的选题是好选题呢?本书作者托德认为,你可以选择任何主题,但是千万不要盲目赶热度,要想写出一部好作品,你必须尊重自己的内心,选择那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话题。
作者托德是一位高产的作家,他的作品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,比如,《学童中》讲述的是美国贫民区一名普通小学老师的教学经历;《越过一山,又是一山》是关于传染病医生保罗·法默的人生传奇;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《新机器的灵魂》,则揭秘了工程师们如何把新型计算机推向市场。
为什么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,托德都能驾驭得游刃有余呢?很简单,因为这些都是他感兴趣的内容,所以他才能够沉下心去体会和感悟。托德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一次成功的构思,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买下了一栋旧房子并且亲自参与了装修设计。这次经历让托德对美国的建筑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他打算写一个关于美国人建房子的故事,主人公就选择那些手艺精湛的工匠。
可是,当托德把这个构思告诉编辑、经纪人和作家朋友们时,大家都很反对,他们认为没有人会关心一栋住房是怎么建造的,有这个时间不如去写一位网红是如何成为商业领袖的。开始时,托德真的放弃了自己的构思,转而去采访商业总裁。但他努力了两年,写出来的东西却始终不满意。这时的托德才觉醒了,他发现建造房子的故事才更适合自己。于是,他遵从自己的本心去关注木匠群体,收集了大量与建造住房有关的素材,这一次,他成功了,一年之后,一个精彩的故事诞生了。所以,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写作,只有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选题,写出的东西才会打动人心。
选定主题之后,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开篇,这一点同样非常重要,俗话说,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。
很多初学写作的人,喜欢用一种盛气凌人的开头,好像开篇不能做到言语惊人,读者的眼球就会跑光一样。虽然这种张扬的开头确实很有力量,但前提是你要有能力驾驭这样极致的文字,如果没有这份笔力,那过于华丽的开头反而会让读者觉得你在哗众取宠,还不如老老实实用朴实的白描手法更安全。
有的朋友可能会担心,现在各种公众号、短视频等信息推送五花八门,人心也越来越浮躁,一个平静内敛的开头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。但作者在书中说,开头只是限制的练习,你不可能让读者读完第一段就对你的作品一见倾心,但它却有可能让你立刻失去读者。这就好像你不期望医生马上就能治好你的病,可是如果医生傲慢无礼、虚张声势或不知所云,就会马上让你产生不信任感,然后换个医生。
所以从这个角度讲,一个好的开头最好是清晰易懂,然后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串全文,吸引读者有读下去的欲望。
很多令人难忘的作品都是从冷静的开头出发,直到戏剧性的高潮。比如美国作家杜鲁门的巅峰之作《冷血》,这本书讲述的是两名杀人犯的故事,按理说,这样毛骨悚然的故事大可以用极端戏剧化的方式开头。但杜鲁门却选择了一段节奏鲜明的白描,他是这样写的:“霍尔科姆村坐落在堪萨斯州西部海拔很高的小麦平原上,对于这个人迹罕至的地区,其他堪萨斯人会用‘那边’来指称。这片乡野,位于科罗拉多边境往东差不多七十英里,天空蔚蓝得刺目,空气清澈如大漠,具有比美国其他中西部地区更加鲜明的西部氛围。”所以你看,连大师都特别偏好这种“大巧不工”的开头,初学写作者更是应该多多练习。
在非虚构写作中,还有一个让人特别苦恼的地方,就是写文章的视角。好多人都觉得,既然是非虚构作品,那必须得用第三人称,否则就脱离事实了。其实未必,无论采用第三人称还是第一人称,都只是一个视角而已,不会给作品本身带来本质的影响。
那我们究竟应该用哪种视角写作呢?作者认为,这主要取决于故事的类型。比如,你卷入了自己正在描述的事件,或者你的在场对事件结果产生了影响,那肯定是用第一人称更方便。但是,如果你想从主人公的视角讲述故事,甚至让读者产生一种单独跟主人公在一起的感觉,那就应该选择第三人称。你甚至可以尝试用第一人称来表现次要人物的视觉,只要跟故事对路,没准会带来不一样的感觉。总之,在视角这个问题上,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第三人称的老规矩,灵活一点效果也许会更好。
结语
以上就是《非虚构的艺术》这本书的部分主要内容。
用手中的笔指点江山,激昂文字,是所有爱好写作的人的追求,读过这本书,你会发现,只要用对方法,勤加练习,每个人都能拥有一支过硬的笔杆子。
从自己的兴趣出发,确定合适的主题,找到一个足够吸引人又不哗众取宠的开头,然后充分利用好事实和手中的素材,你也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非虚构作品,重要的是,你要勇敢地拿起笔,在纸上写下第一行字。
【编辑:明心】
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,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。
相关内容:
【世界名企名人】《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》|美国报业第一夫人是怎么将美国总统拉下台的?
《〈华尔街日报〉是如何讲故事的》|一个伟大的故事是如何诞生的?
《历史的另一种可能》|写作中怎么使用“反事实叙述”才有意义?
《写作这回事》|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·金被人高呼“万岁”的回忆录和小说课。
《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》|商务文案的写作过程就是逻辑思考的过程。
《文案发烧》|围绕认知、情感和行动三要素进行文案创作,先模仿再创新。
《杜拉斯传》|敢爱,敢恨,她从未放弃过抗争,而是在抗争中获得欢乐。
上次推送内容:
《YC创业营》|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怎么去创业?带上这五件武器。
【大咖讲书】何伊凡《原则》读书会(四)|创业者要把事业做大一定要有强大的信念。
本次推送:
《非虚构的艺术》|如何快速提高非虚构写作能力?
【严选好书】我见过最高级的聪明是靠谱。
《颠覆性创新》|小公司如何才能击败大公司?
【大咖讲书】何伊凡《原则》读书会(五)|人生的四个阶段:启程、启蒙、考验和归来。
下次推送:
【小说】《柏林苍穹下》|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?
【严选好书】创业,怎么才能不搭上身家性命?
《疯狂的简洁》|让最有创新力的科技公司疯狂的是哪两个字?
【大咖讲书】何伊凡《原则》读书会(六)|头脑极度开放,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。
(语音、文字、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,老农整理)